甘肃文物保护后继乏人 "小马拉大车"困境亟待破解

xiaofeng
甘肃文物保护后继乏人 "小马拉大车"困境亟待破解

资料图。图为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修复现场。杨艳敏摄

甘肃文物保护后继乏人 "小马拉大车"困境亟待破解
(图侵删)

中新网兰州1月26日电(记者冯志军)“我快要退休了,但看着干了一辈子的文物修复工作没有理想的接班人,实在心有不甘……”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博物馆纸质文物修复专家赵莉25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忧心道,这是全国文博系统普遍面临的尴尬,国家必须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

从事了一辈子纸质文物修复工作的赵莉,目前是甘肃省博物馆最后一名尚未退休的纸质文物修复专家。她在甘肃“两会”期间说,这项工作能让自己静下来,能坐得住、不浮躁,有时候看着一件破破烂烂的文物,经过几个月修复后重新展现在面前,因“第二次创作”而使得文物能得到保护,令她心里特别欣慰。

资料图。图为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修复现场。杨艳敏摄

“不想把这项传统的手工艺丢失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赵莉说,现在共事的还有她的两名学生,但由于还非常年轻,在文物修复方面的历练尚需时日。虽然国家文物局也会定期办培训班,但文物修复这项精细的工作,不是通过几次培训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没有后备力量令人非常着急,这在全国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赵莉分析说,为什么没有人?因为很多人对这个行业不了解,也不喜欢,会觉得很枯燥。这项工作得长时间戴上口罩“屏住呼吸”地进行,因为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导致一块小纸屑没有了。

甘肃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31处。既有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为代表的古代壁画,又有以汉明长城、锁阳城遗址为代表的土遗址。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以“小马拉大车”来形容基层文物保护面临的人才紧缺困境。她说,过去甘肃文物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费紧张,但随着国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加之保护范围和深度的扩展,尽管现在经费也不“宽裕”,但后备人才紧缺才是文物保护的首要“燃眉之急”。

马玉萍表示,今年甘肃将狠抓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破解“小马拉大车”困境。包括积极参加国家文物局“金鼎工程”和各类专业培训,大力培养保护、管理和经营人才,通过委培、挂职、轮岗、交流等形式抓好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文物系统的整体素质。(完)

中国空间站:来听听我的太空奇幻之旅

深圳: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 鼓励优质红筹企业回归A股上市

弘扬大沽河文化 阜山镇邀您结缘

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赛运动员为历届最多

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养老不出村……上海市郊的新农村是这样的

战疫情保民生 守护万家“烟火气”

第十九届万寿论坛将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举行

《南海之光》开机 聚焦海南籍南侨机工回国抗战事迹

2025年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启用

忍无可忍!美国政商界的超级家族拍广告反对特朗普

郭采洁、郝蕾、江一燕相继打call 毕飞宇首档音频节目上线蜻蜓FM

江苏太仓检察官从行政处罚中察微析疑追诉抢劫犯罪

甘肃文物保护后继乏人 "小马拉大车"困境亟待破解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后援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