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检验员张慧变的防疫故事

xiaofeng
“90后”检验员张慧变的防疫故事

3月3日,张慧变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外佩戴防护眼镜。

“90后”检验员张慧变的防疫故事
(图侵删)

“90后”女孩张慧变是山西省吕梁市疾控中心的一名检验员,自1月22日以来,她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检测样本1287份。由于要直接跟可能含有高浓度病毒的样本打交道,即便做好三级防护,实验后深度消毒,张慧变也丝毫不敢大意。为了做好检验工作,同时避免给家人带来风险,她吃住都在单位。有时刚刚睡下,样本一到,马上就得起来检验。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张慧变,曾是全科唯一一位能够进行新冠核酸检测的检验员。由于核酸检测必须至少两个人互相配合,在她的培训下,其他5名同事轮流配合她做实验。从收样登记、提取核酸、配置反应体系、上机检测到分析结果,每次实验至少需要4个小时。遇到特殊情况,还要进行重复检测。随着近期企业复工复产排查、发热病人的检测等原因,平均每天仍有100份左右的样本被送过来。“疫情不退,实验不止,战斗不息”,张慧变说。

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在进入核酸提取区前,为便于识别,同事在其背后写下姓名。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外穿防护服。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休息室里洗手。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产物分析区内进行上机检测。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产物分析区内进行上机检测。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试剂准备区内配置反应体系。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试剂准备区内配置反应体系。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试剂准备区内配置反应体系。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试剂准备区内给PCR管编号。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试剂准备区内检查试剂批号和有效期。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左)和同事程婷婷(右)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提取区内提取病毒核酸。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右)和同事程婷婷(左)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提取区内提取病毒核酸。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在吕梁市疾控中心,张慧变通过窗口将配置好的反应体系传递到核酸提取区。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张慧变(右)和同事程婷婷(左)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提取区内提取病毒核酸。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3月3日,在吕梁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提取区内,张慧变(右)准备将病毒样本放入到核酸提取仪中。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来源:新华网

图书馆里过新春

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外景

拒绝承保交强险 国寿财险无锡市中心支公司被罚10万元

北京:解除隔离后可返岗复工 无需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

“船的力量在帆上 人的力量在心上”——小记中国与拉美国家人文交流

“开学第一课”哈巴河公安民警走进校园“话”安全

列车员眼中的31年春运:从没有餐车到直接点餐

京津城际一等座票价上调22.5元 二等座票价保持不变_1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十九乘组第二次出舱有哪些难点和特点

人民网评:铭记苦难历史,开创辉煌未来

【总书记的牵挂·一枝一叶总关情】变迁 在您温暖的目光里

三亚国际消费研究院联合主办,2024首届新质生产力大会召开

“90后”检验员张慧变的防疫故事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后援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