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不仅是奖杯,更是责任。”4月3日晚,很多参加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暨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的电视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星光奖”一直以来见证着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轨迹,树立着中国电视艺术的领跑榜样。获得第25届“星光奖”5个特别奖和14个大奖、51个大奖提名奖的作品,为新时代电视文艺繁荣发展作出了生动注脚。
主旋律作品
兼具文化性艺术性
“主旋律特别响亮,正能量特别强劲。”第25届“星光奖”评委、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高晓虹这样评价获奖作品。
获得本届“星光奖”特别奖的《辉煌中国》给高晓虹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充分展现了我国这些年来取得的方方面面的成就和人们在奋斗中的故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近两年,为纪念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以及喜迎党的十九大的召开,电视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如《筑梦路上》《长征》《壮丽航程》等。
《筑梦路上》导演夏蒙说:“我们应该以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切入我们的创作,在历史的深处开掘那些能打动我们也打动观众的细节,让那些已经远去的背影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6年、2017年)获得特别奖。2017年央视春晚总导演杨东升说:“几代电视文艺人坚守在春晚舞台上,谁做总导演不重要,有了这份执着和坚守,春晚一定会越办越好看、越办越精彩。”
业界人士认为,获奖文艺作品以中国艺术传统为底色,以时代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紧扣主题主线宣传大事要事,注重文化性,凸显艺术性,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既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政治责任,也体现了电视荧屏风清气正的新面貌。
文化科技类节目
彰显原创力量
“做文化节目的人有几个没有背着人掉过眼泪?但是能够为之付出,也是我们的一份幸运。”领取电视文艺栏目大奖时,《朗读者》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几度哽咽。她说:“文学为世界带来了光,如何让这道光照耀更多人,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高晓虹观察到,本届“星光奖”获奖作品中,文化类作品既有数量的增长,也有品质的提升,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都有所体现,如大型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让评委们一致认为:中国民歌应该唱起来。
第25届“星光奖”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时统宇表示,就“星光奖”的节目分类和获奖名额而言,综艺类节目历来是排第一的“大户”,但本届评选中获得大奖最多的却是电视文艺栏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加油!向未来》《老妈驾到》等。戏曲节目历来相对弱势,而《喝彩中华》令人耳目一新:节目的创作者与时俱进,从而在节目中做了大量创新尝试,如阿卡贝拉伴唱京剧名段、南北曲艺与摇滚音乐结合等。《加油!向未来》《机智过人》等,则让益智类节目的科学含量和文化品位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近两年来,文化类、科技类节目在题材样式的拓展、文化内涵的挖掘、制作理念的创新等方面均实现了显著突破。”时统宇分析认为,将中华文化的丰厚积淀转化为电视节目的优质资源成为行业共识和创新方向。
纪录片
题材丰富品质优良
近年来,作为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的纪录片,进入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坚守传承、开拓创新,是电视人不变的追求。高晓虹谈道,本届“星光奖”电视纪录片大奖获奖作品通过媒介融合、多媒体互动等,凸显了新技术、新手段,如《航拍中国》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将展示和故事有机结合、虚实结合。
时统宇表示,获得本届“星光奖”电视纪录片大奖的作品,用富有冲击力的镜头语言讲述了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和理想之美,让观众在追忆和回味中感受民族文化血脉的流动:《航拍中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航拍节目,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全方位感受美丽中国的全新视觉盛宴;《记住乡愁》关注中国古镇现状,讲述中国乡土故事,让人们在了解古镇的同时感受更多中国人的脉脉温情;《黄大年》拍出了人物的精神,使这部纪录片充满了直抵人心的感人力量。
生逢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新时代,每一个电视工作者都倍感振奋、满怀信心。正如时统宇所说,中国电视的文化自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坚定,中国电视的文化自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牢记初心。
“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天津市西青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3周年大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