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贾家庄:一个中国乡村的文学情结

xiaofeng
山西贾家庄:一个中国乡村的文学情结

中新社汾阳5月12日电题:山西贾家庄:一个中国乡村的文学情结

山西贾家庄:一个中国乡村的文学情结
(图侵删)

中新社记者李新锁

“阅读使我们不至于愚笨,写作使我们不至于沉默。”中国导演贾樟柯近日在山西汾阳贾家庄村为首届“吕梁文学季”落下注解。由此回溯,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山药蛋派”作家马烽和众多文化名流先后来此创作、生活,共同串联起这个村庄的文学情结。

当天上午,在贾家庄村马烽纪念馆内,坐在一张藤椅上的马烽塑像一手轻靠扶手,另一手悬在胸前,仿佛正与来者交谈。这处本是马烽生前居住、创作的院落内,桌椅、床具、写作器具真实还原了作家生前的创作环境。

展厅里,一张张照片和手稿再现了当年景象。在贾家庄的田间地头、院内屋后,马烽和他的文学作品人物原型一起生活、劳作,“当地村民从不认为他是外人”。

50多年前,就是在这个村庄,马烽创作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等脍炙人口的影视剧本和文学作品。其中,《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被改编成电影,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词作家乔羽也来到贾家庄,创作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并传唱至今。

上世纪60年代,女作家谌容在此生活、体验一年有余,并据此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万年青》。如今,老作家们多半凋零,但他们的印记却以另一种形式在此延续。

在贾家庄恒鼎工业文化创意园内,早先的水泥厂被改造成文创园,并开辟了一处作家村。昔日的水泥成品仓库、车间,在保留工业外壳的同时,依次被改造成万年青茶馆、餐厅等。

实际上,这片土地和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一次站在文学前辈生活、创作的土地上,山西省作协主席杜学文说:“70年前,贾家庄村是一片荒芜贫瘠的盐碱地;30年前,这里有一处水泥厂。今天,这里已改造成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并有了作家村。”

上世纪30年代,费正清、梁思成、林徽因、卫天霖等文化名人都曾在汾阳工作、生活。基于这样的渊源,贾家庄作家村6栋小楼分别以正清金屋、徽因水坊、德生雅阁等名字命名。

杜学文说,贾家庄作家村开营,意味着文学创作既要继承历史文脉,也要传承中华文化精神。

5月8日,诗人欧阳江河第一个入住贾家庄作家村。“作为一个作家,在作家村住过之后,我就在精神、文化身份上,成为贾家庄村民。”欧阳江河说,在这里,我能感觉到那些历史文化名人穿越时空和我相向而立。

21岁那年,还未成为导演的贾樟柯带着几本小说和简单行李离开家乡。如今,他带着文学和电影回归故土。

“我在汾阳出生、长大,在这里读会了第一首唐诗,在这块土地上写下第一行文字,拍出来第一部电影。”贾樟柯说,在这样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我们想透过一个文学季,让人们重新亲近文学,享受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对于贾家庄和文学的联系,贾樟柯说,在不同的年代,面对各种发展问题,这个村庄适应社会变革的基因和创新精神,始终吸引着不同时代的作家关注她。(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阻碍环境治理,威胁全球生态安全(钟声)

100米深坑之上!世界唯一“悬浮“冰雪主题乐园来了

银保监会:8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7万亿

中国首次从摩洛哥引渡犯罪嫌疑人

故宫景泰百宝严格按照宫廷古法制作

幸福里社区全面开启“四零”社区建设工作

交警高新大队“走进科技,你我同行”参观学习活动

《中国民间收藏汉画像砖石选集》出版研讨交流活动举行_1

全球战“疫”中,习近平这样谈命运共同体

中国科技馆举办“与象同行”主题教育活动

黑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奋战一线保障中外旅客顺利回家

漠河市建立“三位一体”森林防火巡护、监测体系

山西贾家庄:一个中国乡村的文学情结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后援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