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贺岁片大战已硝烟四起。当中国已拥有5万多块银幕和全球最狂飙猛进的票房年增长率时,也许,国内观众比任何时候都有了更多的选择。
虽然看电影这事儿,属于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往简单了说,其实也就两种体验——一种,是看个乐子;另一种,是从影片中看到人生。
最近正在热映的动画片《公牛历险记》(Ferdinand)大概可以属于后一种。
这部蓝天工作室的新作,在获得第75届金球奖最佳动画和最佳歌曲的提名后,近日又入围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Ferdinand,thenewfeatureproducedbyBlueSkyStudioshasbeennominatedfortheupcoming90thAcademyAwards,followingitswinforbestanimatedfeatureandsongatthe75thGlobalGoldenAwards.
该片自在国内上映以来,一直低调地占据动画片票房榜的榜首。
故事很有趣,讲一头与众不同的牛。它名叫费迪南,生活在西班牙乡间的一个牧场里。
当别的小牛以进黄沙漫天的斗牛场为最高追求,努力练习顶角和打架时,它最大的快乐,却是安安静静地坐在绿草地上,细细嗅闻花香。
Whiletheotherbullspainstakinglypracticeforbullfightsandstickingeachotherwiththeirhorns,Ferdinandishappiesttositquietlyongreengrassandsmelltheflowers.
在一系列的意外之后,费迪南不幸被斗牛大师选中,被逼上马德里的斗牛场,可即使面对斗牛士寒光闪烁的利剑,它也不肯违背初心,以暴抗暴。
Then,followingaseriesofaccidents,FerdinandisselectedbyamastermatadortofightinMadrid.Buthechoosestobetruetohimselfandrefusestofightevenwhenfacingtheswordofthematador.
在好莱坞动画片中,动物角色拟人化是最常见的手法。从《狮子王》里勇敢坚强的辛巴,到《冰河时代》里那只偏执到可爱的松鼠,还有《功夫熊猫》里笨拙贪吃然而关键时刻很英雄无敌的阿宝,大银幕上有过很多这样的经典。
电影《冰河时代》
尽管都是动物,但他们却很容易让我们代入自己的人生,看到自己熟悉的影子,或是梦想成为的人物,引发我们对理想、爱情、友情和亲情的重新思考。
Despitetheyareanimals,theyeasilyremindusofourownlives,andprovokeourthoughtaboutdream,love,friendship,andfamily.
而这也正是好莱坞动画片数十年来来风靡全球的诀窍所在。此外,好莱坞的动画师们的确很擅长行活儿,画面精美,色彩丰富,动画角色表情细腻真实,从角色建模到故事板绘制,再到后期光影和毛发渲染,那一圈儿流程走得极其顺溜,技术早就逆天。
Amongtheotherthings,Hollywoodanimatorsaregoodatproducingspectacularsequenceswithvibrantcoloraswellasvividcharacters.Andthey’veestablishedaformat—fromdesigningcharacterstocreatingsets.
他们的动画片,通常都是一个热热闹闹嘻嘻哈哈的故事,让观众捧腹之余,却大多也有温情脉脉的一面,感动之处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公牛费迪南的故事,有点儿不一样。
非典型的好莱坞动画片
这部动画传递了一个励志信息:鼓励“熊孩子”们坚持自我,坚持走自己的路,去成长为“牛孩子”。
Ferdinandisaninspirationaltale.Itcarriesamessageofencouragingchildrentobetruetothemselvesandtowalkthewaytheywanttogo.
作为一枚六岁“熊孩子”的家长,我发现,《公牛历险记》还真挺能安慰中国的“熊孩子”家长。
至少看完了,我回家可以继续一边儿默念“这是我亲生的”,一边儿以慈(抓)爱(狂)的眼神看着我家娃放飞自我,做他爱做的事儿,不做我想让他做的事儿。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集体主义的价值模式,以公认的好出路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有多少人,曾被父母师长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进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其他小牛们忙着练习顶角以追求进入顶尖斗牛场的场景,多像我们小时候努力学习以北大、清华为目标的人生。但人生从来都不止于一种模式。
人生,也可以选择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喜欢做也擅长做的事情,不去计较外界的目光和评价。或许有一天,你就能收获属于你的成功。
“公牛”背后的文化史佳话
费迪南的故事背后,还有一段八十年的文化史佳话。
这头公牛的故事,最早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作家曼罗·里夫(MunroLeaf)的笔下。
里夫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汉密尔顿,曾在哈佛大学取得英语文学的硕士学位。他一生写作40余本图书,但其中却是以费迪南为主角的儿童绘本《爱花的牛》(TheStoryofFerdinand)最为出名。迄今为止,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60种语言。
《爱花的牛》(TheStoryofFerdinand)这部绘本的诞生也颇为有趣。
那是1935年一个下着雨的周日下午,里夫为了让被出版商限制太多而闷闷不乐的好友罗伯特·劳森开心些,用40分钟写了这个有趣的短故事,希望他能画得愉快。
ThetaleaboutthegentlebullwaspennedonarainySundayafternoonin1935injust40minutesforhisfriend,theillustratorRobertLawson,whofeltconstrictedbypublishers’ideas.So,LeafwantedtogiveLawsonastorythathecouldhavefunillustrating.
但没想到这本仅70多页的绘书在1936年出版后,出乎意料地受到欢迎。出版一周年,这本书就卖出8万册。这个数字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可以说是现象级的“爆款”。
到了1937年圣诞节时,《纽约客》报道说,小牛的故事已赶超埃莉诺·罗斯福(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的著作,仅稍稍落后于卡耐基(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人性的弱点》一书作者)。
Merelywithmorethan70pages,thepicturebookreceivedunexpectedpopularitywhenitwaspublishedin1936.Ayearaftertherelease,thebookhadsold80,000copies,aphenomenalnumberduringtheDepression.AndbytheChristmasof1937,theNewYorkerreported,saleswere“runningslightlybehindDaleCarnegieandwellaheadofEleanorRoosevelt”.
而到次年的12月时,小牛的销量甚至超过了美国文学经典《飘》。直至今日,费迪南的这本绘本,还被亚马逊列为“100部一生必读的儿童书”之一。费迪南在当时火得一塌糊涂。不仅仅是书店里卖得好,连相关衍生品(merchandise)都很走俏。
它的形象,不仅仅出现在玩具、玩偶、睡衣和麦片盒这些儿童经常接触到的用品上,甚至还出现在妇女用品橱窗里,比如女性围巾、帽子等,甚至还出现在奢侈品品牌卡地亚的胸针上。这枚胸针当时售价50美元(相当于现在的850美元,也就是5300多元人民币)。
作为一枚跑电影口的记者,我忍不住使劲儿回忆,好像哪部片的衍生品也没卖这么贵过。现在的衍生品,也不过大多是些几十块钱的手机壳、笔记本和杯子等。
这个故事,还被美国知名电台主持人鲁迪·瓦利改编进当时流行的广播节目《皇家胶状小时》。后来又被迪斯尼看上,改编成一部动画短片,一举夺得1938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ThestorywasadaptedforradiobyTheRoyalGelatinHourwithRudyVallée,andforfilmbyWaltDisney,in1938,winninganOscarforBestAnimatedShort.
而由于图书初版时,正值西班牙内战,公牛费迪南非暴力的形象,也让它获得和平主义者的共鸣,并引起了争议。在德国,这本书曾一度被下令焚毁。而在印度,甘地把这本书誉为他的最爱。八十年过去了,这本书并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相反,它闪耀着个性主义的光芒,影响了几代人的童年。或许,这是一部真正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动画片。
其实,在原著中,费迪南还有一个很理解它的母亲。
Intheoriginal,Ferdinand’smotherisconcernedthathedoesnotrunandplaywiththeotherbulls,butsheisunderstandingandwantshimtobehappy.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温馨而感人肺腑。
“他(费迪南)的妈妈看到他并不孤独,因为她是一个很包容的母亲。尽管她只是一头母牛,她却可以放手,让他只是坐在那里,享受他独有的快乐。”
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包容你的长辈,也愿每一个另类的“费迪南”,都被宽容和理解,都被温柔相待。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编辑部)
专访:美国激进加息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和风险——访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