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陈婷婷胡永新)6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中再寿险协同镁信健康发布了《中国惠民保业务发展与展望系列研究报告——2022年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趋势洞察》(下文简称《研究报告》),针对当前惠民保行业的宏观环境、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惠民保的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21年底,已有27个省份推出了200余款“惠民保”产品,参保总人次达1.4亿,保费总收入已突破140亿元。其中仅2021年上市的惠民保产品就达94款,累计参保人数10117万人,较2020年参保人数增长152%。
从保障范围来看,惠民保保障责任从仅保障医保内医疗费用向保障医保外医疗费用延伸。特药责任的调整是扩大保障范围的主要手段。《研究报告》对2021年全年上线的48款续保产品进行分析,与前一年产品相比,仅有14.58%的产品提高了价格,有58.33%的产品通过增加特药责任的药品数量扩大保障范围,还有10.42%的产品增加了特药责任。
面对惠民保这类既往症可保可赔的高风险产品,如何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成了整个市场关注的焦点。对此《研究报告》指出,从逻辑上看,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筹资可持续和支付可持续。其中筹资可持续即持续保持足够大的参保量,支付可持续即在基金管理上能实现有效控费。《研究报告》同时也指出,未来惠民保自费肿瘤特药保障清单自院外拓展至院内药品保障,由肿瘤领域拓展至重特大疾病领域,由单一药品拓展至药品、器械耗材及诊疗项目,势在必行。
《研究报告》指出,未来的惠民保产品需要惠民保项目主导方多一些底线思维和专业性思考,不断积累经验、分析产品问题、优化产品设计;同时积极拥抱产业融合,从产品设计角度将保险与医药产业的衔接强化,为惠民保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研究报告》表示,未来商业医疗保险通过合理制定惠民保目录能够提升基金的支付效率,实现有限的基金支付更多更好的卫生需求。以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机制为借鉴,借助惠民保的契机,探索商保目录落地的理论、应用和运行机制。
《研究报告》还建议,未来要打通医保数据和商保的互联互通。惠民保作为高频发生的医疗险,不管在高效核保理赔,还是精准控费、成本测算、风险管控等层面均对医保与商保数据打通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因此亟需政府部门加强对惠民保业务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而一旦惠民保打破了过往保险公司“单打独斗”的发展局面,就能够成功到吸引政府、各类诸如镁信健康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医药产业方等跨行业的纷纷参与,惠民保也能够与各市场主体发挥各自资源禀赋在惠民保发展创新产融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探索未来基建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