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的农村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号角,为基层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精心规划乡村振兴分三步走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作为川西农耕文明核心区的郫都,提出了奋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并力争五年内在成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村相融互动发展是德源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农业空间结构,制定了德源街道涉农村的振兴乡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战略规划,德源街道对东林和平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分三步实施:一是重点打造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二是打造国际农创产业园;三是整村推进项目建设。
以种业硅谷为核心打造都市农业新样板
4月3日,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项目迎来了新基地正式播种。在德源阡陌纵横的田园中,工作人员带着草帽,卷着裤腿站在刚能淹没小腿肚的水田里,不深不浅地插着秧苗,宛若一幅世外田园风景图。
据了解,郫都区德源街道万亩高标准大蒜基地,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预计今年8月底前完工,将建设硅谷研发中心、院士工作坊、国际会议中心、杂交水稻展览馆、硅谷双创中心等功能区,同时建设水稻育苗中心以及日处理量30吨的水稻烘干加工中心。
种业硅谷的落成,将为郫都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成都分中心始终将其12年的科研沉淀,用最新的科研技术作为郫都区8万亩粮食种植区域技术顾问,支撑郫都区生态农业结构调整。结合郫都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双创高地、生态新区”的发展定位、水稻功能区划定等良好机遇,德源将借力打造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建设农业总部基地,发展农业科研、科普培训、农业会展等产业项目。其中,打造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项目,是德源街道乡村振兴计划最重要的抓手。目前,100亩用于杂交水稻科研试验种植的土地已完成拆迁腾地工作,整体风貌统一的农户安置房规划建设也在同步进行,预计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
据介绍,德源街道将以袁隆平种业硅谷为核心,启动实施1000亩水稻主题公园,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影响力大的高端农业科创项目,打造坐落在川西林盘当中的农业双创聚集高地,建立传统轮作系统与高科技杂交水稻为基础的农业文化观光体验基地,展现精华灌区精耕细作、稻蒜轮作的至美大地景观,并延伸发展相关文创艺创、会议论坛、特色民宿、田园体验等配套产业,建设现代都市农业。
“农业+”带动产业升级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片
德源街道是成都市最大的大蒜种植基地,也是成都最大的优质蒜薹原产地。近年来,德源大力发展绿色大蒜基地化建设,全辖区已建成高标准大蒜种植基地1万余亩,并辐射周边温江、崇州的乡镇近1万亩,年产量达到8500余吨,年产值1.7亿元,被誉为西部蒜乡。目前,德源大蒜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正在申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
去年6月,德源街道专门组建了菁蓉大蒜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并与四川省农科院签订结对共建协议,由四川省农科院专家定期向大蒜种植户提供大蒜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和实行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德源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社还将与云南洱源等地签订种蒜购销合作协议,确保种植户不愁销路。
同时,德源街道按照“政府搭台、市场主体、科技引领”的原则,由成都市农业委员会、郫都区人民政府、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和市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方”共同在菁蓉镇建设了1.5万平米的成都现代农业双创空间,并创建了“成都现代农业双创空间孵化园区”。目前,空间已聚集天虎动力、三农创咖、中国工合国际农创中心等孵化载体。力争用2至3年时间把德源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