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对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服务需求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应该做哪些响应?我们邀请了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这一意见做了评述解读。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夏清
1、研究生的培养应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论文的方向,应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彻底改变重论文、轻应用的现状。
2、重视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环节的训练、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工作应真刀真枪。防止人才的软化,课题研究计算机仿真化。
3、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要精!要新!要用!要提高研究生获取知识的效率,要将产业的新需求容纳在我们的课程体系里,要教会学生如何应用知识。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安雪晖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和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该意见:
1、充分发挥已有的校企合作成果,将研究生教育与校企合作的各类平台,例如校企联合研究院的运行和研究工作相结合,开拓校企合作研究生培养项目。一方面可以在研究生教育经费上获得国家和企业的支持;另一方面研究课题与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能实现更有机的结合。
2、优先发展学科交叉的产教融合项目,顺应企业急需的新型人才的需求,在学校层面鼓励产教融合型研究生,在培养计划和研究课题上进行学科交叉,既可以促进新工科的发展,又可以倒过来影响和培育交叉学科的创成。
3、把产教融合型研究生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校地校企科技服务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相结合,争取多方资源,以人才培养为抓手,为学校全面服务新时代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副教授李小东
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发布的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指出了目前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也提出了可概括为“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而科学明确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是有效落实目标的前提和指挥棒,也就是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是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研究生。具体来说,即如何建立更为全面的考核指标能将在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对需求服务的有效贡献考虑进去。考核体系如何将毕业的研究生对社会、行业和企业贡献和获得认可等长期、动态的情况考虑进去。这些可能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
呼应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管理系目前要在工程管理硕士(MEM)人才培养中紧密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需求,与中建、中交、中铁、中水等承担大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工程公司合作,重点招收从事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的骨干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旨在培养拥有全球视野,对中国工程建设“走出去”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未来也将根据MEM的招生总体要求和侧重,聚焦工程建设国际化、智慧城市、PPP项目融资、建筑工业化、智慧建造等对工程管理高端人才培养的需求,有侧重地招收符合需求的学生,确保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本方向人才培养的持续开展。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陈煜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出的非常及时,对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释放出巨大能量,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数字人才日益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分析及创新创业方面,由于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海量的数据,业界的实践和人才越来越走在学界前面,所以高校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升级,应该加强和业界的合作,产教协同,通过建立长期合作,聘请业界导师、产教合作开发课程授课和实践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接受最前沿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训练。过去几年清华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大数据能力提升证书项目、创新力提升证书项目在这些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好评。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武永卫
我觉得对深化研究生教育非常有影响力:
1、强调以提升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为导向去开展研究生培养;
2、培养方案的重构应该强调与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切合度;
3、课程建设加大企业的参与,甚至以企业为主进行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培养和学习更能和产业贴近。
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高喆
学校正在关于硕士培养定位规模和培养途径的研讨,这个文件的发布应该说是恰逢其时。相对于更加注重通识培养的本科教育和定位高端学术引领的博士生教育,硕士生教育应该着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中需求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产业变革和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人才支撑。为此,需要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认真设计,在包括指导方式、课程体系、实习实践、论文设计的全过程中考虑如何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此外,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环节,应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进申请审核制度,吸纳有志于应用型研究和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尤其是,从机制上要鼓励有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通过研究生教育成长为行业的领军人才。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肖星
意见强调教育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研究生教育上,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本科教育越来越成为基本素质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则是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基于《意见》,我认为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调整和呼应:
1、明确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不同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和硕士研究生面向实践的特点;硕士研究生在学科设置和名额分配上加入学生就业情况的考虑因素,定期(比如每五年)重新进行评估和调整。
2、适应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途径,对院系联合设立项目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3、深化与引领企业或行业组织合作进行研究生培养的机制,包括招生、培养和就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庆龙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十分重要。
1、产教融合不仅进一步指出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对科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有重要意义。
2、对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来说,贯彻这一意见,应有不同的针对性措施。作为研究型大学,在突出基础理论研究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基础上,还应重视硕士专业学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清晰确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具体措施。
3、只有大批培养更多的产教融合专业应用型人才,才能把我们技术大国提升为技术强国。
打通安全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安全防护意识
丹江口市一大货车发生侧翻险些掉下山崖,生命防护工程立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