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双目几近失明的新疆温宿县托甫汗镇托甫汗村农民李菊英,拎着自家种植的红薯,摸索着,朝着300米外的买买提·卡德尔家走去。
晚饭时间,买买提·卡德尔回到家时,看到沙发上放着清洗过的衣服,厨房锅里冒着热气,小女儿蹲在李菊英身旁吃着红薯。
房间的灯全部亮着,李菊英摸索着摆放碗筷,不小心碰倒粥碗,扶碗时手又碰到粥里,立刻烫红一片。看到这一幕,买买提·卡德尔冲过来,赶紧把毛巾裹在李菊英手上。
“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你赶紧吃饭,凉了就不好吃了。”李菊英说。
“你眼睛不好,本应该我照顾你,现在反而是你在照顾我们。菊英姐,我要是能给你当眼睛就好了。”买买提·卡德尔低下头,捂住脸颊,哽咽起来。
今年50岁的李菊英,因青光眼加右眼视网膜脱落,属于视力一级残疾,虽然行动不方便,可她帮买买提·卡德尔家干的事比谁都多。买买提·卡德尔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菊英姐比我的亲人还亲”。
李菊英和买买提·卡德尔两家三十多年前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65岁的村民阿不都克然木·司马义告诉记者:“三十多年前,全村就8户居民,李菊英的父亲带着一家人来到村里,没有土地,住在地窖里。在开垦荒地时,没有运输工具,只能用手搬石头,买买提·卡德尔看到后主动赶着毛驴车来帮忙。”
十几岁的买买提·卡德尔天天跟在李菊英一家人身后,帮着砍杂草、搬运石头。两年后,李菊英家才有了8亩地,从此在托甫汗村扎下了根。
从那以后,两家人一起劳作、吃一锅饭、一块逛巴扎,走动比亲戚还频繁。
买买提·卡德尔与李菊英的丈夫程先华商量,决定不种水稻,改种苹果,两家人一块致富。苹果树下,程先华念着使用方法,买买提·卡德尔按比例配置杀虫药水,两人紧密合作;李菊英要盖暖圈,买买提·卡德尔和父亲运来一整车木料,大家一起动手盖暖圈;李菊英儿子经商缺钱,买买提·卡德尔到银行贷款借给他,自己支付了利息,却只字不提。
三十多年来,两家人互帮互助,从生产到生活,处处融合在一起。
2018年8月21日是买买提·卡德尔最痛苦的一天。他的妻子吐拉克孜·亚森开车出村时与大货车相撞,吐拉克孜·亚森和21岁的女儿连人带车被撞进路边的泥塘,车辆陷入淤泥,一点点往下沉。
村民闻讯赶来时,只见一个身影扑在泥塘中,一边死死拽住车门,一边大喊“救人”,这人正是恰巧路过的李菊英。
车辆迅速下沉,李菊英大半个身子随车陷进泥塘,大家奋力拖出李菊英时,她还伸手去抓车辆的后视镜,嘶吼着“快救吐拉克孜!”
车辆打捞出来后,吐拉克孜·亚森和女儿已经没有了呼吸。从那以后李菊英话少、笑容更少,但她到买买提·卡德尔家去得更勤,帮忙照顾小孩、煮饭、种菜、喂羊……
“菊英姐话少不爱笑,我老婆活泼开朗,她俩好了十几年,现在菊英姐是在帮助去世的老婆照顾我和孩子,可姐姐眼睛不好,以后我要当姐姐的‘眼睛’,照顾好她。”买买提·卡德尔说。
三十多年前,李菊英的爸爸带着买买提·卡德尔抓鱼、爬山。三十年后,李菊英的儿子照顾着买买提·卡德尔的女儿。
“谁要欺负我干女儿,我儿子一定会伸出拳头。孩子们的感情很好,我们两家人一直相互依靠,弟弟说要当我的眼睛,那我就当弟弟的手,帮他多干点事。”李菊英说。
三十多年来,买买提·卡德尔和李菊英两个家庭、三代人之间,一个个细碎的亲情故事,多得像托甫汗村稻田中的米粒,粒粒饱含真情。(张婧王拓)(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凝心聚力 守正创新——开封市禹王台区紧抓“九项工程” 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新局创新篇
建立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提高戒毒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